您现在的位置:育儿 > 早期教育

做个“糊涂”的聪明爸爸

[2007-12-11 09:15]  作者:  来源:  录入:liuxiufang3  亲子论坛 / 亲子博客

  这样做的结果是:

  孩子自尊心被伤害,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险,更谈不上改正习惯性行为。久而久之,父子间因为这个行为而产生的冲突会越来越多。爸爸会一再伤害儿子,而儿子的天性渐渐遭到了压抑。

  行为分析:

  这个年龄的小孩子正在长身体,他的好动的行为其实是在伸展自己的身体,是一个本能的锻炼过程,这就跟老鼠咬木头磨牙是一个道理。另外,小孩子的能量是无穷的,他们在乐此不疲地舞刀弄枪大喊大叫,那是在发泄自身的能量。因为,小孩子还没有健全的大脑系统引导他去专注地做有意义的事,身上的能量得不到正常消耗,就常常用这种形式冲出来。这个时期会过去,可是他的喊叫或者舞动的力量则会保留。因为能量强的孩子,将来有可能成为能力强、有号召力的人,反过来讲,也可以将他的这种能量用在不好的方面。所以,不能强制性地打压孩子好动的习惯,更不要恶语相伤。但同时也不能无休止的纵容。如果爸爸在这个过程中正确引导,那么现在在撞人中体现的力量在将来就会成为他道德的力量。

  你该怎么做:

  做个糊涂爸爸,对孩子的行为假装熟视无睹,不直接用强硬的口气制止孩子,而要耐心地设计使他的恶能量转化为道德力量的方式。比如,在晚上给小孩子讲一个小熊的故事。你可以这样讲:一只小熊很有力量很活泼也很勇敢,可是他总是喜欢撞其他的小熊,所以其他小熊都不喜欢和他玩。这只小熊吃了闭门羹后垂头丧气地往回走,一只好心的老熊告诉他,如果想要交朋友,就只能撞栅栏和大树,但不能撞其他同伴,更不能撞比他小的和比他老的熊。这只小熊听了老熊的劝告,于是改变了自己的行为,终于被其他小熊欢迎回到他们的队伍中去。记住,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定要用自己儿子的名字来命名。这样,孩子会把这只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小熊和他自己联系起来,并对之做出反应。小孩子对同样的故事百听不厌,你可以连续好多天地讲这个故事,久而久之,孩子无目的性的暴力就会被自然地收敛。

  3、宝宝的十万个为什么

  情景:

  妈妈买回了豌豆,边看电视边剥豌豆,陶陶觉得豌豆好看,就问,“豌豆是怎么长出来的?”爸爸说:“豌豆是一棵种子,埋在地里发芽开花结果之后就成了现在的豌豆。”陶陶有个知识丰富的爸爸,而陶陶则是个爱问问题的孩子。每次陶陶问问题,爸爸总是大包大揽充满自信地回答。所以,小小的陶陶知道了很多其他小朋友不知道的知识,故而经常在小朋友面前炫耀。

  这样的结果是:

  陶陶成了知识丰富的孩子,但是过了一些年后,做家长的渐渐发现他是一个满脑子知识、但是却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。

  行为分析:

  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,充满了探索和认知的欲望,他们本能地要获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。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时机。但是不聪明的父母往往自以为是地充当孩子的书本,结果孩子凭本能去发现世界真相的兴趣和思辨的能力被压抑。直接告诉孩子一个问题的答案,看似是在省心地教育,实际上是剥夺了他思考的权利,限制了他的想象力,同时轻易地丧失了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机会。

  你该怎么做

  聪明的爸爸要对自己已经知道的事情装糊涂,不直接把答案说给孩子,而是跟孩子一起探究。比如孩子问,豌豆是怎么长出来的?这时候爸爸可以这样说:“虽然爸爸从书本里知道一些他们生长的知识,可是爸爸也没有亲眼看过。这样好吗?咱们现在就在花盆里种一颗豌豆,让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么长出来的。”这是一个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绝好机会,爸爸和孩子一起挖土、在花盆里种豌豆,一起给种子浇水。若干天后,孩子会惊喜地发现,豌豆芽长出来了……

一个引人深思鲜活的例子    如何判断孩子的社交能力   孩子交往能力的六大误区

    本文为太平洋亲子网转载文章,欢迎各家媒体转载。转载时请注明原出处,谢谢合作。
    如果网友需要将本文转载到论坛,请点击下方按钮复制代码,再在“PCkids论坛”发贴框里粘贴即可,该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它大部分论坛,非常方便!
 
太平洋网站群热点